索達吉堪布︰快樂的主因是內心

2
點擊 1702
發表於 2014-08-19 15:12:14

【索達吉堪布︰快樂的主因是內心】

當然,光是嘴上說“開心、開心”,不見得真的開心。我讀過一本書,書名就叫《開心》,但它的“開心”是指證悟。證悟了,當然開心了,而如果能用智慧觀察,提升自己的認識,也可以調整出一種開心的狀態。

要知道,我們之所以不開心,往往是被日常的瑣事困擾,難決難斷,糾糾纏纏。所以,這裡我想告訴諸位一個最好的觀察方法,就是古印度寂天論師在《入菩薩行論》中提出的:“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我經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你們也可以這樣想:當自己遇上了不開心的事情,不論事大事小,如果還有轉圜的餘地,那為什麼不歡喜呢?如果就像碗被打破了一樣,事情已無法挽回了,那你沉浸在痛苦當中,不停地怨天尤人,又有什麼用呢?

能想明白這一點,我想你也會信服:前輩大德的智慧,與我們平常的認知相比,確實是最珍貴的財富!

當然,這些若想在生活中用上,還要學會思考。亞里斯多德曾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但現在很多人正好相反,他們只在意“生存”,計較得失,甚至為此愁眉苦臉,好像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了。

如果人人都如此,那人類跟動物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動物就只是生存而已,除了吃、喝、睡,與同類生活在一起,牠們沒有更高的思維。而人若在社會壓力的驅使下,心也漸漸轉入這種狹隘狀態,那跟動物就差不多了。

因此,若想獲得快樂,就應善於思考、善於調心,不論遇著什麼事都要想得開,一旦想開了,心也就能容納下整個世界了。誠如雨果所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2500多年前的佛陀也說:“心如虛空。”既然心是如此寬廣,又何必為一些區區小事糾結,放不下呢?

如今,我們其實並不缺乏開心的方法。且不說佛教中的理論和修證,這對一般人來講,未免高深莫測,體系也過於龐大。單就是世間的很多暢銷書,也都提供了種種好方法,足以讓人開心起來。

一個人不開心,主要是因為有壓力。尤其在21世紀,無論東方西方,人類的生活方式基本一樣,在機械化、電子化連續不斷的擠壓和逼迫下,人如果沒有調心的竅訣,那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剩下痛苦、焦慮、疲倦了。這樣的狀態,又何談生活的品質?

因此,要開心,首先就要解壓,讓心放鬆下來。隨著藏傳佛教傳入西方,很多大德都教人坐禪,並稱之為“放鬆解壓法”,讓人們在初步的經驗體會中,感受一種放鬆的心境。心一旦放鬆下來了,不管你碰到什麼事,完全有力量不執著它。那時候你會知道,其實自己以前的痛苦,就是因為執著,越執著越束縛,直至被壓垮了,崩潰了……所以,生活中壓力太大的人,要學著放鬆,有時間就坐坐禪、修修心。

這種放鬆的修心法,也可以叫“安心法”。本來,“安心”一詞,在禪宗有特別的意義,不過從淺顯的角度解釋,瞭解事物通常的真實面,不受束縛,也算是一種安心。

就像一本書中所說:曾有一個名人,他的心很不安,一直在浮躁、焦慮中飽受煎熬,始終不明所以。後來他不經意讀到《無量壽經》中講:“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他當下豁然大悟,心放鬆了下來。

這就是安心——明白了真相後,心便踏實了。真相是什麼呢?我們生存於世,被愛欲所牽,日日夜夜奔波營造的一切,不過是虛幻的聚合,而我們每一個人,到頭來都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並且苦樂自受,沒人可以分擔……

當你知道了這一點,就不會把快樂再寄託在外境上了。很多人認為,找一個好的伴侶就會快樂,找一個好的工作就會快樂……其實這些都不一定。或者說,即使得到了快樂,也只是暫時的。因此,佛教告訴我們:快樂的根本在於自心——說來說去,我就希望各位能明白這一點,並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

恭錄自 〈自心寶藏的探索——香港大學演講〉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21 16: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