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聖嚴法師*
問:這句話是不是叫我們不要執著,
但也不要因無所執著而冷漠消極,
應該提起智慧心、慈悲心、菩提心?
師:一進農禪寺的門,在照壁上就可見到這句話。
它本是《金剛經》中的句子,六祖惠能未出家之前,
聽到有人誦讀這個句子,當場若有所悟而決定出家求道,
往湖北黃梅見到五祖弘忍,半年之後,聽五祖講《金剛經》,
一聽到這句話就豁然大悟,可見這個經句在禪宗是多麼的重要。
很多人認為無我、無心、不動心大概就像木頭、
石頭、植物一樣吧!如果真是如此,
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就不要說法度眾生,
禪師們悟道之後也不該再弘揚禪法了。事實恰巧相反,
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只有三十多歲,
接下來花了四十多年的時間說了許多法,度了很多人,
使佛教流傳到今天,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可見不動心並不等於木頭、石頭,它的意思是不住心,
《六祖壇經》中也談到無住無相無念,二者大同小異。
「無住」是什麼呢?就是不在一個念頭或任何現象上產生執著,
牢牢不放。比如受了打擊,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擾,那叫心有所住。
又比如貪男女色的,心就注意男女色;貪名的,
心注意名;貪財的,心注意財;貪美食的,心注意美食。
這些人若沒有女色、男色就活不下去,沒有名、
沒有財就渾身不對勁,沒有美食也不能過日子,
心中老是牽掛著這些東西,這就叫「有所住」。
至於心無所住呢?美色當前也當作是平常事。
《維摩經》中的天女散花,又是美女又是鮮花,
菩薩們看了若無其事,認為是天女自己在散花罷了,
跟菩薩們不起關聯;
可是那些阿羅漢對美女和鮮花還存有潛在的厭離心,
所以花落到他們身上就掉不下來了,這是因為心有所住。
因此,「心無所住」是身在紅塵能不受紅塵困擾,
「生其心」是出入紅塵還能救濟紅塵中的眾生,為他們說法。
這個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是佛和菩薩們的境界。
我們凡夫也不妨練習「無所住而生其心」,
最初可能比較困難,但是時間久了,
就會把世間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夢如演戲。
你會非常認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戲,
那就不會受到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響而煩惱不已。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9-14 18: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