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僧玉琳國師過三關

18
點擊 24214
發表於 2015-10-31 22:52:22

【清代高僧玉琳國師過三關】

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位清代高僧——玉琳國師的簡歷。國師在清朝順治十五年間世祖章皇帝召他入宮,在萬善殿封他為「大覺禪師」。後來到了庚子年春天,皇帝又派遣使者敕賜玉琳國師一只寶貴的紫金缽、兩頂袈裟,有二十五條、四長一短(俗稱為「祖衣」)——也就是僧人受三壇大戒時所披的僧伽黎大衣,一是紫色、一是紅色,又稱為「說法衣」;它是僧人講經說法或在隆重莊嚴的法會道場中,主法大師或方丈大和尚所披的。當時皇上又加封玉琳國師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的光榮稱號,到了辛丑年春,國師南遊來到浙江杭州附近的天目寺安住;丙辰年秋天,即康熙十五年八月,國師世緣已畢、度生願滿,撒手圓寂,世壽六十有三,僧臘四十有四。

玉琳國師的尊師是一位有道高僧,當時隨侍左右的兩位弟子就是玉琳和他的師兄岩頭祖師。師兄確是一位老實樸素、專事精修、閑靜少言、一心用功的和尚,可是玉琳國師適得其反——他是一位聰穎伶俐、善說會道的幹事專家。因此他能得到師父的垂愛,另眼看待,十分歡喜;而岩頭祖師則不然,經常被師父當做一個老修行、無所作為的「啞羊僧」。幾年後,有一天玉琳國師廣發大心,要想出外去朝山拜頂參訪名師,以博見聞;幸得師父同意,在束裝就道之前,去向師兄岩頭告假,想不到這老修行別出心裁地贈給玉琳師弟三個錦囊,並且囑咐說︰「第一個錦囊要等到遭遇最危險的時候啟用,第二個錦囊要等到最緊張的關頭使用;第三個錦囊,要等到最光榮顯赫的時候動用。」玉琳國師素來認為這個笨頭笨腦的師兄,只會吃飯用功、終日有口難開的老修心,怎麼今天變了樣子,而且還會有「未卜先知」這一套錦囊妙計呢?起初玉琳國師還是半信半疑地接受了這三個錦囊,也並不予以重視——既承師兄慈悲美意,只好帶在身上便是。

下面好戲來了,請大家細聽,會有啟發。

這位博學多才的國師動身去朝拜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當時交通不便、船隻不多,正巧有一隻御船往朝普陀,玉琳便要求搭赴。好在國師人品端方、相貌莊嚴,肌膚淨白如琉璃之美,侍衛者就同意他的要求,讓他登舟坐在船頭。行駛不久,突然狂風大起、烏雲蓋頂,波浪翻天,御船大有覆舟之危;全艙人心惶惶,忐忑不安。正在此一髮千鈞的生死關頭,國師想到師兄的臨別贈言十分重要,不得已立刻打開那第一個錦囊,一看原來是一張小紅紙,上面恭楷寫著「免朝」二個字;國師福至心靈,微微一笑,心領神會。他想這隻御船一定有順治皇上在此,海龍王朝拜皇帝,所以興風作浪;想到這裏,國師便隨手把「免朝」這個錦囊拋擲水中,當下即見風平浪靜,化險為夷。全船上人特別是順治皇帝正在坐立不安、精神徬徨之際,忽然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大大出乎意料,就問左右侍臣,侍臣奏曰︰「船頭上坐有一位中年和尚,在非常危險時刻,我們見他從衣袋裏拿出一個紅色小錦囊丟進巨浪,頓時暴風停止、驚濤退盡,從此一帆風順,一船生命財產得以保住。」

皇上得知這個和尚大有道理,因此立即召見。對面一看非常歡喜,玉琳國師生得相好莊嚴、道貌岸然,而內才又是博通群典、對答如流,皇上生大歡喜心,一方面有敬仰之意,同時又感師救護深恩,故矢志封他為一國師表;因此在朝禮普陀之後,將玉琳和尚隨駕同來京城,拜為國師。但滿朝許多文武大臣大家認為︰陛下一拜為師,我們文武百官誰可以不下跪?甚至少數幾位白頭功臣也得下拜;對此心中有些不服,意見紛然——說這位高僧年事尚輕,是否有道,定功如何,必須一試真實。皇上隨下令派四位宮女為國師賜浴洗塵,以見分曉。當然皇命當從,玉琳暗想一關才過、一關又到,宮女為他洗浴真不平凡,究竟怎樣才能安然度過這一關?心裏的確十分緊張。幸而第一個錦囊的神算靈異早已銘感心頭,這次情急心慌之餘,只有將一線希望寄託在第二個錦囊上面;於是急忙打開一看——只有一枚小小的「繡衣針」,國師立即會意,把針暗暗緊握手中。在那蠢然欲動、情難自禁的關頭,把針向手指一刺,頓然扭轉乾坤,心神安定下來。到此賜浴結束,又安度一關,得到宮女們異口同聲地贊為稀有,認為難能可貴;皇上及諸臣乃倍加敬信——這位國師真是道高德重,名符其實。遂下聖旨,選擇吉旦,焚香結壇,舉行盛典,拜為國師。

國師此時,想到兩關已過,第三關又來,怎麼辦?對老師兄的神通既然心悅神服,因之信心百倍;在這登台拜師最最光榮的時候,不能不把第三個錦囊打開,一看是個「佛」字,他靜慮會意一下——快把「佛」字貼在胸前,便可安心地接受順治皇帝和文武大臣等的頂禮膜拜。就這樣高興、圓滿、勝利地結束了這場經歷危險、緊張、榮耀三關的特大喜事,這正是一代高僧玉琳國師的光輝事蹟。

但是我們應當進一步來探索一下,玉琳國師為什麼今生會有這樣大的福德,和琉璃雪白的莊嚴相貌?據說,國師的前生是住在寺廟裏的一個六根缺陷、品貌醜惡的和尚。有一次,一位女齋主設齋供養諸師,每人又親發一件衣服結緣,當時玉師也在坐就餐。齋主發到他的面前,一見六根不全的玉師,心生厭惡,就不與結緣,玉師當下生大愧恨,深自沉痛——悔恨宿世業障深重,今生感此醜陋惡果。他回想《藥師經》中有說︰禮拜《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可以報感琉璃身體,所以立下宏誓,發憤圖強,一心一意,虔誠禮拜《藥師經》。古人云︰「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又云︰「有志者,事竟成。」玉師終身頂禮,最後拜死在蒲團上,圓寂而逝。拜經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轉世即感殊勝福果,為一代高僧並得「國師」稱號。

通過玉琳國師這一段刻苦修行拜經的故事,可以充分證明「戒律」在修持上的重要性,它是一切善法的基礎。這是以善因而感召的樂果,同時又可以看到岩頭祖師老老實實,一心為道的老修心的本來面目,真是妙在其中矣!決非凡情而能思忖聖人境界,作為我們修道人的一面極好借鏡。獻給一切持戒修行辦道者,以期從中得個消息。

恭錄自 明暘長老《佛法概要.律宗初探》

(圓覺宗諾那華藏精舍.金剛贈經會印贈經軌之114)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9-17 16: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