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念心得分享 文/連亮森

7
點擊 3915
發表於 2015-11-01 21:19:15

助念心得分享

敬禮具恩根本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

作者:諾那‧華藏精舍助念團 連亮森

發表於:1998/05/08 母親節前夕

助念七年以來,覺得助念對自己修持幫助極大,越念越覺輕安,諸多心得不敢藏私,願與所有師兄們分享:

一、大悲心:菩提心須以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基礎。若無基本的悲心,則不用談及菩提心。有時自己身心疲勞(上了一天班)或身體不適或正逢刮風下雨,但一有助念,想及亡者正愁苦無助,自當抱著「我不度眾生,誰度眾生。我不去助念,誰去助念」的心懷勉力趕赴。愈是勞苦自己,或風雨愈大,則自己的悲心愈是增強。如此一次次日積月累,自能培養廣大悲心,遍度六道有情之悲願。

二、平等心:由於本門助念對象是所有社會大眾,不論遠近親疏。助念久了,除了生起悲心,更能去除對人之分別心。陌生人我都肯大老遠去助念,更何況自己身旁之親朋更需關懷。即使有人對我不利,或如打我、罵我、辱我者,若其將來需我助念,亦應一視同仁,沒有分別。故對眼前自己不喜歡之人皆應放下分別、愛惡、取捨。

三、能捨心:一有助念,為了即刻救度亡者,皆應立即捨下自己手邊事務。且在念佛、持咒當下,若察覺自己有煩惱亦應立時放下,以救度亡者為第一要務,如此久久自能培養隨時放下的工夫。

四、出離心:時時接觸亡者除了容易體會無常外,為救度眾多亡者,時時心繫助念,則應使自己不被工作牽絆,不被世俗紛爭染著,保持出離心與清淨心從事助念。

五、覺照力:助念時為全心利益亡者,當妄念起時,很快就可以察覺,不易一直流轉,自能加強覺照力。反而在自家修甚或閉關時,因為沒有「使命感」驅使,好像打妄想也不會怎樣,妄念容易繼續流轉。

六、觀想力:為確實救度亡者,觀想必須清晰,久之觀想力自能加強。並有信心隨觀上師彌陀即現前。

七、大信心:為確實救度亡者,除觀想外,亦不斷祈請上師傳承加持。可感加持力隨自己悲心不斷加強,對上師傳承之信心亦隨之增長。且隨助念次數之增加,及所顯之瑞相(如亡者身軀保持柔軟、面現紅潤與微笑或蠟燭燒出燈花舍利等),對本門心法更具信心,且對自己將來能否往生之信心亦大增。

八、安住體性:為真實利益亡者,對周遭事物置之不理,對外境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正是修「假觀」。助念時不敢打妄想,放下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想念,正是修「空觀」。一心祈求上師彌陀現前接引,一心不亂地念佛,覺照妄念之起而不流轉(不著有念),因大悲不住於空(不著無念),如此內心不住空有,對外不染六塵,於相離相,於空離空,正是修「中觀」。可知助念正是修「一心三觀」,即是「心地法門」。其他如「六祖壇經」所講「一行三昧」、「一念三昧」等亦能在助念時體會。

九、六度萬行:六波羅蜜與戒定慧齊修。例如在助念時偶而遇到家屬不信佛或對密法有偏見,當對自己有不敬之行為時(曾嫌我們礙事,中途拿走座椅),仍須忍辱、安忍為亡者助念,不能負氣離開。畢竟亡者正處於亟需救度之處境,亡者才是主角。如此可培養自己「利他無我」之胸懷。

十、接引眾生:在上師傳承之加持下,即令未接觸佛法之人均能感莊嚴、殊勝,將太平間化為淨土。使亡者家屬體會佛法之殊勝與慈悲,更是接引其進入佛門之因緣。

十一、廣結善緣:助念是接引亡者往生淨土,則極樂世界中已有許多菩提伴侶,將來亦會來接引我們。而助念之同時亦慰問亡者家屬,行「無畏施」。將「喪事」變為「佛事」,「喪氣」化為「瑞氣」,令家屬安樂。

十二、心想事成:師父常開示只要發大菩提心、精進修持,自然護法擁護,世間法如意。所以只要真發心助念,護法自然護持您事業順利,得有閒暇圓滿助念事業。如此良性循環,與佛愈近。反之,若遇世法不順,又處處為己,不行利他事業,則恐惡性循環,離佛愈遠。

十三、身心輕安:真正發心助念,即是在修心法,培訓安住體性,久之自感身心輕安,於動中亦能常保安祥自在與歡喜,處處是道場,處處是淨土。

只問自己是否真發悲心助念,不必問是否有功德,也不要為了面子(大家都去,不去不好意思)去捧場,更不要因比誰念的多而助念。只見眾生待度,我們就去拔苦與樂。

因助念讓我體會 上師加持與本門密法之殊勝、不可思議,感念本門任一法皆為自度度他而修,正落實佛陀度生之本懷。在生死大海中得遇圓覺宗無上密法,殊為不易,皈依 師父絕對是智慧且正確的選擇。

助念既是心地法門,即是體性法。因「體用不二」,故助念即修一切法,不必心存「我要精進修法,無暇助念」。普願所有師兄,均能積極助念,共行「度生大道」。

願盡形壽、盡未來際,永遠參與助念。我成佛時,六道任一眾生捨報,不待請求,我皆分身無量現前接引。

在這母親節前夕,願以助念所有功德,供養 師父,願 師父身體健康,弘法利生事業無礙成就,並供養六道一切父母,均能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唵阿吽梭哈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2-08 06: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