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與一念蓮華之異同分析 文/連亮森

7
點擊 1826
發表於 2013-08-04 00:58:57

安寧療護與一念蓮華之異同分析

作者:連亮森

發表於:2002/08

敬禮具恩根本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

安寧療護在國內推動已有一段時間,其中有許多觀念與作法係來自國外,這些經驗正可提供一念蓮華推動之參考,但兩者之間畢竟有所不同。為免產生混淆,本文試擬分析其間之異同,同時介紹兩者之重點觀念,以提供志工及各界參考。

基本定義

安寧療護: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時,對病人作積極完整的照顧;疼痛與其他症狀的控制,以及對精神、社會、靈性問題的處理是很重要的。安寧療護的目標是達成病人與其家庭的最佳生活品質。其中許多照顧觀念可以提早運用在疾病的治療過程,包括癌症治療。」

一念蓮華:

由於臨終最後一念可以決定下一世,是往生或再受輪迴?是生人天或墮下三道。所以若是臨終這最後一念,能注想於佛,則能與佛相感應,捨報之後,必能往生佛剎。這一生的最後一念方才結束,下一世超脫生死輪迴的生命,已在極樂淨土的蓮花中出現。這就是「一念蓮華」的意義。

安寧療護的重點在臨終者之身心靈,及全人、全家、全程、全隊之照顧,而一念蓮華的重點在把握臨終者最後一念注想於佛,以獲得永恆的安樂。

一念蓮華正可支援安寧療護之「靈性照顧」部分,因此一念蓮華志工(以下簡稱「蓮華志工」)需熟悉安寧療護的觀念與推動重點,以知己知彼,進而妥當扮演蓮華志工角色,而不踰矩。

基本理念

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四全照顧:

一、全人照顧:身、心、靈整體照顧。

二、全家照顧:除了照顧病人之外,也照顧家屬,解除其體力、心理、悲傷等問題。

三、全程照顧:從接受安寧療護至病人死亡,以及死亡後家屬之悲傷輔導。

四、全隊照顧:照顧團隊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志工、營養師、心理師、宗教師等

一念蓮華:

為把握臨終最後一念能安詳往生極樂世界,應從平日即養成念佛憶佛的習慣,故推動全民念佛運動;為幫助亡者能蓮品增上,使家屬能以積極行動念佛迴向亡者,並以念佛協助家屬度過悲傷,故推動家屬念佛共修。一念蓮華強調的是盡未來際永恆照顧,非僅這一生,非僅亡者或家屬,是度盡一切眾生永出輪迴的大事業。祇要尚有一眾生未成佛,一念蓮華的事業就不會終止。

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安寧療護之佛教精神,可提供安寧療護與一念蓮華異同之極佳詮釋:

淨土發願文

安寧療護(Hospice care)

若臨命終,

癌症末期(Terminal cancer)

自知時至,

告知病情(Tell the truth)

身無病苦,

症狀控制(Symptom control)

心不貪戀,

精神支持(Psychological support)

意不顛倒,

靈性照顧(Spiritual care)

如入禪定。

宗教平和(Religious peace)

照顧對象

安寧療護:

接受安寧療護的病人是有條件的:

一、癌症末期,經主治醫師確定開刀、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都不能治癒或延長生命時。

二、病人有身體的症狀或痛苦,或有心理、精神、靈性、家庭等問題時。

三、既然疾病已不可治癒,就不在病人危急時做心肺復甦術、插氣管內管、電擊等會增加其痛苦的措施。

四、希望病人本身知道病情,讓他有所準備,完成心願或了結心事,才不會有遺憾。

一念蓮華:

接受一念蓮華照顧的病人是沒有條件的,祇要病人或其家屬願意接受照顧。一念蓮華是秉持大菩薩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願一切眾生悉能往生極樂世界的大悲精神而為之,並不限定是癌症末期或安寧療護的病患。

志工角色

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志工(以下簡稱「安寧志工」)之最佳服務是扮演「幽谷伴行」,靜靜陪伴病患或家屬度過悲傷,傾聽病患或家屬的心聲。

一念蓮華:

蓮華志工若僅靜靜陪伴,則無法達成靈性照顧的任務,亦無法傳達一念往生要旨,故需視現場情境機智反應,於最短時間內與病患或家屬拉近距離,以幽默或說故事方式,適時傳達一念往生口訣(可參考華藏世界第三十九期拙著之「臨終關懷技巧與注意事項」一文。)故其困難度比擔任安寧志工更高。

志工服務須知

安寧志工與蓮華志工均需遵守下列事項:

一、尊重病人需求:給予病人所需要的,而不是志工想給的。

二、勿打擾病人:若病人在休息,請勿打擾或叫醒他,因為他可能好不容易才睡著。

三、掌握停留時間:要會察言觀色,看病人情況決定停留時間,因為病人可能不好意思或沒力氣回絕,當病人疲倦、焦躁不安、不舒服;頻視地板、天花板,閉目休息等,可能就是該告辭了,以免消耗病人太多體力。惟蓮華志工可視情形在病人身旁念佛助念(亦可默唸為病人祈福、消業障),在佛力加持下,常有不可思議現象,例如病人焦躁不安、痛苦現象解除,轉為安詳舒適。

四、勿傳染給病人:若志工自己有感冒等傳染病,請暫勿服務病人,以免傳染給病人,加重其病情。

五、勿打擾鄰床病人:若在醫院中需注意隔壁床病人及其家屬反應,不管談話或助念,均勿打擾鄰床病人。聲音不宜太大,停留時間不宜太長。尤其是蓮華志工談論生死大事恐將引起鄰床害怕與反感,嚴重時,若鄰床家屬向院方反應,可能危及將來志工可否再去該醫院關懷的機會。(曾有醫院因此不准蓮華志工前往之實際案例。)

六、不作醫療建議:志工勿與病人或其家屬談論病情,且勿批評其主治醫師之醫療措施。

七、勿介入家庭:勿介入病人之家庭糾紛或問題,勿提供其家庭糾紛之任何建議,祇要扮演好自己志工角色。

八、不介入金錢:志工不得藉機募款,更嚴禁趁機進行直銷等商業行為,亦不得介紹葬儀社。

九、尊重宗教:尊重病人或其家屬原本信仰之宗教,勿嘗試勸其改變信仰,以免徒增其反感。遇見不同信仰者,祝福他!「合掌令歡喜」即可。

十、謹慎告辭:請勿對臨終者說:「祝你早日康復!」病人可能覺得你虛偽,或可能引他傷心,因他已知病情無法好轉。可以對臨終者說:「菩薩保佑你!」(另外在捨報助念後,亦不可說「再見」,以免碰觸喪事大忌。)

照顧環境

安寧療護:

安寧病房營造妥適、溫馨如家庭之環境,包含廚房、浴室、交誼廳、花園、藝術走廊、往生室、禱告室等,以滿足病人及其家屬身心靈之需求。

一念蓮華:

由於一念蓮華之服務不限對象、不分疾病,因此無特定關懷環境,可能是病患家裡、加護病房、急診室、太平間,或安寧病房等,祇要眾生有需要,蓮華志工皆有求必應,即刻前往。

告知病情

安寧療護:

醫學倫理與法律均認定醫師有告知病人病情的義務(醫療法第四十六條與五十八條),惟因國人忌諱談論死亡,且病患家屬多怕病人受不了實情或喪失求生意志,而刻意隱瞞病情,致使醫護人員在告知病情時需要有很大技巧,使病人及其家屬均能妥適調整心情。

告知病人病情之益處有:使病人早日進行生命回顧、評估生命價值;對家人、親友之恩怨早日感謝或道歉;早日交代遺言、後事等,使生死兩無憾。

一念蓮華:

告知病情既是醫護人員之職責,蓮華志工不應亦不負責對病人告知病情。因醫療行為相當專業,蓮華志工不應涉及任何醫療建議。即使蓮華志工本身具醫生資格,當擔任「蓮華志工」角色時,即不宜給病患醫療建議,以尊重該醫院之醫療專業,並避免不同醫師間有不同醫療建議,造成困擾,嚴重時恐造成該醫院或該醫師封殺一念蓮華之推動工作。

至於若有家屬詢問蓮華志工,是否應對臨終者告知病情時,因個人差異極大,蓮華志工不宜直接給予「是」或「否」之答案,應請家屬自行斟酌利與弊,考量病人過去對死亡之態度、病人是否想知道、可能的情緒反應等,由家屬自行決定如何技巧的告知病情,使臨終者早日進行心靈準備。

預立遺囑

安寧療護:

依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患或其家屬得簽訂當疾病已不可治癒時,不接受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之同意書,以避免延長痛苦的生命。

一念蓮華:

為掌握臨終一念往生之契機,每個人皆應於平日即簽訂當自己臨終時,請求助念,並請家屬不動遺體、不在身旁哭泣的遺囑。

因此,一份完整的遺囑應包含三部分:

一、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不急救之同意書。

二、符合佛教助念之叮嚀。

三、交代遺產、後事處理(如土葬、火葬,地點等)。

身體之需要及照顧

安寧療護重視病人身體舒適之照顧,而安寧志工與蓮華志工均需瞭解臨終者身體可能之症狀,進而以同理心提供關懷與照顧。一般癌末常見症狀包含:全身倦怠、軟弱、疼痛、食慾不振、便秘、呼吸困難、水腫、失眠、噁心嘔吐、憂鬱、口乾等。

蓮華志工為能掌握臨終契機,需進一步瞭解瀕死症狀:極軟弱、嗜睡、昏迷、吞嚥困難、幻聽、幻覺,看到已去世親友,煩躁不安、心跳快而弱、血壓下降,四肢發冷、發紫,全身冒冷汗,呼吸由淺短快速不規則後變慢,張口呼吸,呼吸困難、出現嘎嘎聲,臨終者預知死亡時間、表示要去旅行或回家等。

心理之需要及照顧

安寧志工與蓮華志工均需瞭解病人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

一、面對疾病的恐懼與焦慮;

二、恐懼生理上無法承受的痛苦與變化;

三、恐懼自己及家人在生活上無法獲得妥善的照顧;

四、擔心自己是他人的負擔;

五、失去自我照顧能力,自覺這一生已無用,自尊受損;

六、恐懼死亡的過程,及死後世界的未知;

七、對自己這一生無法肯定。

病人通常睡不好,因此情緒不好,易導致與家人之關係緊繃,志工僅需扮演陪伴角色,在無互相感染之虞時,握著病人的手,給予精神支持,使其情緒有抒發機會。

臨終照顧強調對臨終者作緬懷照顧,提供機會與環境予病患自我闡述過去一生,進行「生命重整」,如拼圖般重整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若未缺少,則其一生了無遺憾,可使臨終者安然捨世,了無牽掛;若有缺失,則給予補強、道歉與懺悔的機會,幫助其免除遺憾,使其往生呈現一圓滿狀態。但這應由心理師或訓練有素的資深志工來擔任此任務較妥。

靈性照顧的目標

安寧療護:

協助臨終者面對死亡的學習、緩解心理的痛苦、消除死亡的恐懼、提升心性(慈悲心、感恩心)的成長。

一念蓮華:

一念蓮華之靈性照顧目標,除包含前述安寧療護之靈性目標外,更祈願臨終者能掌握一念往生契機,永脫六道輪迴。

對死亡之認知

安寧療護與一念蓮華對死亡之態度同為:「既不刻意縮短,也不延長病人痛苦的生命」。尤其蓮華志工面對家屬時,不能期許臨終者縮短生命、早日往生,否則當家屬有不同信仰或理念時,將追究蓮華志工「殺生」之嫌疑。因此,蓮華志工僅需祈求佛菩薩加持病人、消除業障與病苦,於捨報時能安詳往生。至於何時才會捨報,則一切隨緣。

悲傷關懷

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既強調全程、全家照顧,因此對家屬如何走出傷慟亦給予關懷與輔導,在國外這是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來執行。

因「輔導」一詞易具「助人意識」之高高在上姿態,故對一般志工而言,宜稱「悲傷關懷」,其關懷方式包含寄問候卡、電話關懷、家庭訪視等。

一念蓮華:

助念及家屬共修就是很好的悲傷關懷方式,尤其是本門的助念及共修藉由佛法及傳承加持力,可讓臨終者(或亡者)及家屬感到心靈祥和,而助念後之瑞相,更令家屬感到溫馨甚至歡喜,將喪氣化為瑞氣,使家屬走出憂傷。

有時候再多的言語關懷,不如直接以不可思議之佛力加持。

在家屬的親自參與下,可讓家屬自己為臨終者(或亡者)盡一份心力,減少其事後懊惱。另外經由向家屬解說生命的輪迴與往生之鑰,讓家屬瞭解亡者經由助念得以往生或到更好的地方,更可降低家屬之憂傷。

對安寧療護之建議

由於安寧療護之觀念來自國外,許多觀念與作法尚有待本土化,尤其是宗教之靈性關懷部分。在英國,安寧病房之病人往生後,醫院會提供環境予亡者與其家屬安靜相處數小時的時間,僅此數小時可提供家屬懷念與感恩亡者的機會,可幫助家屬度過悲傷期,而國外醫院亦會主動提供牧師或神父禱告服務,以提供完整的「身心靈照顧」。

現今國內各醫療院所在病人「身體」上的照顧,已能給予病人高水準的醫療服務,所以我們期許:在心靈或靈性方面的照顧,醫院也可以為病人做得更多更好。如果將來醫院能尊重病人或家屬信仰上的自主權(不因不同宗教信仰而加以干涉),進而提供病人和家屬更多靈性上的支持和照顧(如主動提供宗教師或關懷志工介紹服務),由消極的「宗教中立」提昇為積極的「身心靈全方位關懷」,相信這是大家所樂見,並能在將來蒙受其利。

台灣佛教徒號稱百分之八十(含佛道不分之民間信仰),多相信有死後的世界,有來生。因此如何以佛教的方式積極進行靈性關懷,使臨終者勇敢面對死亡,乃至安詳往生,是國內推動安寧療護必須面對的本土化工作,如此安寧療護才不失稱為全程照顧(不止至死亡,乃至死後之照顧)、身心「靈」照顧。因此,一念蓮華與安寧療護的合作實為華人社會(或佛教社會)所必須。

惟目前國內宗教師之地位不夠,蓮華志工與助念人員亦不受重視,而太平間、往生室通常是醫院中最髒亂、陰暗之處,較不受管理部門注意,且多空調不佳,常有各種怪味。一般病房會以紫外線消毒,而太平間、往生室似乎鮮有紫外線消毒,如此恐將影響亡者家屬與助念人員之身體健康,且亦是對亡者不尊重。若不是真發大悲心,恐將找不到助念人員(讀者可以試想助念菩薩面對遺體,處在髒亂、陰暗環境,因空氣不流通,一邊流汗、一邊努力念佛、一邊聞到太平間或往生室怪氣味的場景,為的是要亡者能往生極樂世界,獲得永恆的安樂)。

因此安寧療護之「全程」照顧,至少應及於斷氣後八小時,以順應佛教家庭進行臨終助念之本土化需求。

結語

安寧療護已成為國際趨勢,從過去的身體照顧,轉而強調心靈照顧,然目前之推動僅偏重於癌末病患,希望在大力推動下,將來此觀念能擴及所有病患之照顧。

安寧療護在國內外經多年推動之經驗,正足以提供一念蓮華心靈照顧之參考。蓮華志工需妥善掌握兩者間之異同,才能適時、適切、妥善扮演志工角色,不致因混淆而不知所從。

安寧療護是屬於世間法之照顧;一念蓮華是兼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之照顧。

安寧療護僅及於病人及其家屬這一生之照顧,一念蓮華是及於一切眾生盡未來際永安樂之關懷。

安寧療護與一念蓮華均有共同的挑戰,即是各種關懷與照顧「均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個人差異極大,每個人的生活背景、經驗不同;同一句話或動作,有人覺得幽默,有人覺得輕浮或無聊。因此難以套用固定模式或言語於每一個關懷個案,而能獲致相同的結果。

本文僅是末學參與安寧療護培訓課程後之心得報告,若有錯謬之處,尚祈各方先進惠予指正是幸。

願一切眾生,無病無惱,念念安寧、念念淨土、生死自在,乃至不生不死大自在!

感謝

本篇文章得蒙蘇逸玲督導長及黃瑞娟醫師之指導,始得完成,特此致謝。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2-02 19: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