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學魔?》【第十章】修學佛法成就的關鍵 1. 發菩提心義訣

15
點擊 3002
發表於 2015-11-15 15:35:59

《學佛?學魔?》【第十章】修學佛法成就的關鍵 1. 發菩提心義訣

諾那華藏精舍編輯室著

十、修學佛法成就的關鍵

華藏祖師

(一)發菩提心義訣

初機學佛,必須明瞭世間法與出世法,世間法一切一切,以唯物為主,出世法以唯心為主。世間一切物質,如天地、日月、山河,一切植物礦物必經成、住、壞、空四個時期,一切生物必經生、老、病、死四個時期,一切物質終必空壞,一切生物終必老死,學佛者先看透一切畢竟空而將唯物觀念打破,繼看破一切生命畢竟死亡,而看破色身乃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畢竟空寂,其不空者何也?惟心是也,心者意也,不指肉團心而言,分為心識心性兩種。心識者,眾生心也,亦謂之生滅心。心性者,佛心也,謂之菩提心,亦謂之不生不滅心。

何謂眾生心?由六根攀緣六塵八識而生分別愛惡取捨,包括一切貪瞋癡慢疑,七情六欲,是非恩怨得失之報復心理以及種種意氣用事,由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等而起之妄念均屬心識,謂之眾生心。

迷則由此心識成生滅,落三界,入輪迴而成六凡,悟則由此心性超生滅,證真如,頓般涅槃而成四聖。

夫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念起必有染淨,染謂取著六塵,淨謂不取六塵。世人未有不染六塵者,若取著之而起貪瞋淫殺等業是為惡,反之則為善,又於六塵而行施戒忍者是謂善,善惡之業成於今,苦樂之報應於後,因地善惡有上中下之不同,故果地升沈,有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之各異,六道中繼續造業受果從而輪迴不息。

觀其始由眾生心念而生,故佛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善修行者明乎此,故慎其初念,制其染心,斯為要法。若於六塵不取即無業,從而無報,是故一念不生則六道俱銷,輪迴斯絕,業種便斷,斯出三界矣。若居不生而證真,身心永息,是為二乘,若從不生處而起六度萬行,是為菩薩大乘,若似斷未證帶異計邪見者,是為外道,未免輪迴,是故縛脫由心,得失在我,修行者其共鑒之。

彌勒菩薩法語云: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則諸佛,又佛教行人有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又云依智不依識,依識入地獄,明瞭此旨,學佛庶乎近焉。

何謂佛心?即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覺行圓滿,依之而修,謂之發菩提心,依之而證,謂之佛陀,佛者覺也,覺分三種,一、外覺、二、內覺、三、直覺。外覺即澄心,專修一個「惺」字,內覺即住心,專修一個「靜」字,直覺即攝心,專修一個「寂」字,以上三點合為一修持,是為大圓覺,亦即發大菩提心,依此而修持,是為法身常住境界,此時行者安住甚深三摩地(正定)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自性平等而住,不生不滅,謂之究竟涅槃

澄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對一切外境,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自心平等而住,心不取境,境不臨心是也,其真義是令行者,依此口訣,徹底修行,使六根清淨。

住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對心內一切事,過去、現在、未來,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自心平等而住,於心無事,於事無心是也,其真義是令行者,依此口訣,徹底修行,使第七識(末那識)清淨。

攝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對一切外境及心內一切事,將外境內事,打成一片,是為中境,觀外境如夢如幻,內事悉皆空寂,空幻一如,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自心平等而住,住世同一夢境,出世還歸一如是也,其意義是令行者,依此口訣,徹底修行,由第八識(阿賴耶)清淨轉成第九識(庵摩羅識)即清淨無垢意,此識即為行者之清淨心性,經云:「諸佛清涼月,遊於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繼要安住甚深三摩地,保任此正定,則自性與法界性打成一片即究竟涅槃矣。

修行之道無他,唯有革心而已,即將眾生之生滅心轉為不生不滅之大菩提心是也。

總之,一切眾生未明心見性時,見色住色,聞聲住聲,心為六塵所轉,四大五蘊所障,四相所迷,自己作不得主,故輪迴生滅,見性之後,六塵還原為佛性矣。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是已成之佛,汝是未成之佛,過去諸佛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未來諸佛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我今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望為勉旃。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21 19: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