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研究》七、為什麼有「爾時,世尊食時」這段日常生活的記錄

1
點擊 1690
發表於 2017-05-15 12:49:49

《金剛經的研究》七、為什麼有「爾時,世尊食時」這段日常生活的記錄

轉貼自:http://ebooks.dila.edu.tw/books/n/ToWisdom_SJZ01

七、為什麼有「爾時,世尊食時」這段日常生活的記錄

《金剛經》一開始,有這麼一段佛陀日常生活的記錄:「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這一段日常生活,應該是佛陀每天的生活程序,也許在每次說法前都是一樣的,可是為什麼別的經中都没有記載,單單在《金剛經》中記了這麼一段?歷來許多大德,對這段經文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現在,我們就先從持戒修福的觀點來研究這段經文。

持戒,簡而言之,就是過有規律、不害眾生的生活。「爾時,世尊食時」,可以看出佛陀有一定的吃飯時間。想想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連家庭主婦,常常中午、晚上,甚至於早餐都有應酬,那裡有個一定的時間用餐!再看佛陀每天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這是佛陀的戒律。去乞食要穿上整齊、有禮貎的衣服,要有威儀。六、七十歲的人了,身邊有這麼多的弟子,他還是每天親自拿著笨重的大飯碗去乞食。而且他入舍衛大城乞食,是依家而乞,並没有挑選,到皇宮乞食如此,到貧窮人家乞食也是如此。像這樣以身作則,不但示範持戒,也示範修福,而這種表率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到?

各位,乞食是為了讓人有布施的機會。因為供養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是種福田,是可以得福報、善果的。讓人有得福報的機會,這個舉動,本身即是修福。所以佛制乞食,是使出家人有持戒修福的機會,意義極為深遠。

不分貧富,依家乞食,是培養平等心,没有分別心。所以,遵守這個戒律,不但是持戒,並能攝慧。再看經文「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都是有條不紊、安詳莊嚴的。吃完飯,收了衣鉢,洗了足,馬上就敷座而坐。想想我們自己,吃飯時,常常是這個菜好,那個菜不好;不但吃完飯後很少能靜得下來,連在吃飯的時候,也是一邊吃,一邊看電視、看報紙、轉念頭、談生意,或者生氣發火,何嘗有一刻真正靜下來?入定就更不必談了。

所以,這一段佛陀日常生活的敍述,實在勝過千言萬語,我們如果能常常拿佛陀以身作則的生活作榜樣,才不辜負佛陀的一片苦心,才可說是報佛恩。

般若妙慧在日常生活中

經首這段描述,除上述含義之外,也給我們另一個更重要的啟示。這個啟示就是你所讀的這部般若妙慧,是脫離不了日常生活,是不應該和日常生活分開的,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處體會和實踐般若的道理,這才可以說是真正向佛學習的佛弟子。所以說這段經文非常重要。

可是上述淺顯的解釋,雖然對我們這些博地凡夫,可以起模仿學習的作用,但用來說明結經的大德,是因為瞭解須菩提在佛陀的日常生活行動中,突然有了新的發現,所以起而讚歎:「希有,世尊!」則似乎顯得不夠。為什麼我這樣講呢?因為這位偉大的老師──佛陀,三十多年來,在他的行住坐臥中,時時以身作則,須菩提應該早就熟悉了。持戒修福也早已是這些大比丘的日常功課,應該不會引起須菩提「希有,世尊!」的讚歎。因此,我們得用較深的看法來研究這段經文。其實這段經文,不僅記錄所以有這一次金剛般若說法的直接因緣,也顯示了金剛般若的基本教義。各位如果發心讀誦或研究《金剛經》,我勸各位要好好地把握這段經文,不要認為它不重要而忽略過去。

若要用較深的道理來說明這段經文的涵義,並不容易。現在我就直截了當的解說一下:須菩提那天是忽然領悟佛陀的著衣持鉢、入城乞食,乃至敷座而坐,原來是在示範般若的最深智慧。他並不用語言,可是卻教導了他的弟子們「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的般若妙理。正因須菩提領悟了這點,所以他急乎乎地站起來,讚歎佛陀說:「希有!世尊!如來善謢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什麼是「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

我的這個問題,講到這裡可以說已經解答了,但也可能給若干朋友帶來新的問題,例如什麼是「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這三句話好像太專門了些,如果要詳細解釋,就應該從什麼叫做「相」講起,但這樣講就等於研究《金剛經》的正文,因此這個「相」留待將來研究《金剛經》正文時再討論,現在先針對這個問題,做一簡單的說明。

須菩提所領悟到的是,佛在日常生活中,竟完全没有取佛相:也没有取法相,因為佛在乞食的行動中,並没有用文字來演說教義:也没有取非法相,雖然是一言不說,可是處處都在教導弟子。各位想想看,佛若取了佛相,他就不會和弟子一樣,每天著衣持鉢,進城乞食。不要說取佛相,他只要稍稍取一些師父或上師相,以他這麼大的年紀,早就可以坐在精舍裡,由給孤獨長者供養他,或者由弟子乞食來侍候他,他又何必每天托著笨重的鉢,赤著腳來回走這麼遠的路,乞食回來,再和弟子一同吃飯呢!再進一步講,佛若取了佛相,以佛的神通,根本就用不著和凡夫一樣每天吃飯,他是佛而不取佛相,這就叫「不著相」。不著相是《金剛經》講的重要道理。

再看,佛陀在日常生活中,如此自然的過著出家生活,並没有說一個字、講一句話,而且是自然流露,並非故意這麼做,這就叫「不著法相」。他的弟子及後來的世人以他為榜樣,都是被他的身教所感,得益於他不取法相,而將法傳授給眾生,這就叫做「不著非法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佛陀實在已徹底的表顯了般若離相的妙慧。「不著相,不著法相,不著非法相」,是何等的親切動人,無怪乎須菩提一旦領悟,立即讚歎:「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了!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21 10: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