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研究》三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沖淡我相
轉貼自:http://ebooks.dila.edu.tw/books/n/ToWisdom_SJZ01
三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沖淡我相
今天我想先從「相對」這一個觀念開始。
各位請注意,在我這句話中,可以說全部都是相對的概念。
「今天」是相對,「今天」和「明天」、「昨天」相對。
「我」是相對,「我」和「你」或「他」相對。
「想」是相對,「想」和「不想」或「說話」相對。
「先前」和「後來」相對;「相對」和「絕對」相對。「
這一個」和「那一個」相對。
「觀念」和「行動」相對。
「開始」和「終了」相對。
各位不妨自己試試看,看您動的念頭、說的話,是不是都由相對的觀念而生。請想一想,這樣一試,您是不是一天到晚,就在相對的觀念、言語及行動中生活。
有了相對的觀念,就有我及你,有好及壞,有大及小,有多及少,有歡喜及討厭,有愛及恨,有生及滅,有善及惡,有貪瞋癡,也有慈悲喜捨,在這個所謂的人世上,在這短短的幾十年中,造成種種的因,因又結果,仍舊在相對的牢圈中,輪迴生死,如果跳不出這個相對的圈子,就永無了期。
相對在英文中叫relativity。各位也許聽到過愛因斯坦(Einstein)這個名字,他發明了Theory of Relativity,中文譯成「相對論」。他是從數學程式中獲得相對論的結論,說明宇宙間的一切,千變萬化,都是因相對而產生。歸源至根,則是不可捉摸,無以名之,愛因斯坦叫它為Energy,中文譯為「能」。「能」能變化成萬物,造成這個世界,造成我們所謂的人生。
這裡,我特別要強調一點,請各位特別注意,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乃是從數學程式中獲得的。為什麼我要強調呢?各位想一想,在文學、哲學、政治學、藝術、天文、地理、考古,有哪一種學問是不受人類相對觀念的影響的?只有數學。
小學生知道1+1=2,老年人是不是也說1+1=2?
心情很好的時候1+1=2,心情煩惱的時候還是1+1=2。
愛這個人的時候1+1=2,恨這個人的時候仍舊1+1=2。
貧苦的人1+1=2,富貴的還不是也1+1=2?
這就說明人的思想觀念,因為是相對的,就跟著年齡、心情、愛恨、貧富的影響而改變。可是數學程式,是人世間千千萬萬現象中,不受相對影響而改變的一種現象,唯有不受相對觀念影響的,方能產生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雖然從這個不受人的相對觀念影響的數學程式中,算出世界人生的根源是能。人及世上一切物質都在相對現象中生生死死,變化不停,「能」才是永存的本體,可是愛因斯坦並沒有達到如何可以使人類能跳出這個相對牢圈而認識永存的本體,使本體發揮作用。
現在請各位來研究一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修證。釋迦牟尼佛是以禪定入三摩地,正如愛因斯坦的用數學程式。可是數學程式卻是刻板的,您走對了路1+2+3+⋯⋯總會得出一個數字,變不到哪兒去。禪定則不同,禪定是活的,隨刻都隨著禪習者的外緣內境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可以說一百分之九十九是相對的。只要稍稍有一些相對的概念存在,即著我相,即不能證入本性。
《圓覺經》中對於我相的定義,就很明白的說明,修禪的人如果心中起了已經開悟的念頭,即是我相。如果說見了佛、見光、聞香,都是我相,都是著魔,著魔的意思就是走錯路!
我們再看看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您看他一層一層的深入,每層都因為尚存有相對的觀念,必須放棄。一直到「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這時的寂,已經不是和動相對的寂,而是無始以來,本自不動的寂;這時的滅,也不是和生相對的滅,而是無始以來,本自無生的滅。這時的「現前」,也不是顯現在「我」的面前,而是無邊無際的整體的顯現,所以說:「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這就是所有的相對觀念,一掃而空,連空的觀念,也不存在;連存在的觀念,也不存在。然後自然而然的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各位,您們都是學佛多年的大德,一定明白相對觀念的存在,是我們流轉生死的病根。而我相,則是相對觀念中最難克服的一項。所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沖淡我相,實在是修行的核心。而處處減少受相對觀念的影響,一發覺,立刻改變,是我今天誠心供給各位的一點供養。
一九九八年十月講於莊嚴寺佛法渡假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