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欽哲仁波切:缺乏福德,你只會是個近乎佛教徒!

5
點擊 5066
發表於 2018-05-06 20:57:25

宗薩欽哲仁波切:缺乏福德,你只會是個近乎佛教徒!

~宗薩欽哲仁波切~

缺乏福德,你會生活得非常好——那種世俗的幸福——你會很幸福,你會一直都很好,你的生命中不會出現任何突發事件擊碎你的世界觀、價值觀,把你推到佛法這裡。 沒有任何事情出現把你喚醒。

缺乏福德,你不會對現有的世界有任何懷疑,你會認可現有的一切,從不思索是否真的如此。 你接受現有的一切,尊重現有的規則。 從不懷疑世界的真實性。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輪迴很精彩。 你會沉溺其中。 你會每天忙著體會不同的人生,忙著毫無意義卻自以為有意義的事,你會認為苦是人生的要素。 你無法想像無苦的狀態。

缺乏福德,你不會接受煩惱有可能被徹底根除的觀點。 你甚至想一下沒有煩惱的人生就會抓狂。 你對證悟缺乏嚮往。 缺乏福德,你不會有想要了解一下佛法的念頭和機會。 即使偶爾有,也是曇花一現。 很快就被你紛亂的生活和念頭淹沒。

缺乏福德,你無法發現自己的無知。 你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 缺乏福德,你不會發現人類的局限。

缺乏福德,即使你開始閱讀一些佛法書籍,你也不會向佛法投降,你會挑剔地審視佛法,你會試圖和無常作戰,和無我作戰,然後被打的灰頭土臉。

缺乏福德,你會崇敬那些不值得崇敬的人,你會讚歎那些不究竟的世俗智慧。

缺乏福德,你會滿足於看書學習佛法而不是找個老師。 你認為憑藉自己的智慧足以理解佛法。

缺乏福德,你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有上面的想法。 你會認為老師是多餘的。

缺乏福德,直到你看到這段話時,還是不以為然。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你讀懂了《金剛經》。 你會認為那些資深佛教徒都不真的懂佛法,你會認為你不需要去製造福德,因為《金剛經》裡說:福德是不存在的。

缺乏福德,你不會認為自己需要老師。

缺乏福德,就不會有人搶走你的家產,讓你有機會思索無常,從而走進佛法。

缺乏福德,你不會遇到真正的老師。

缺乏福德,你會滿足於現狀,你會認為給佛教老師寫幾封電子郵件討教就能得到佛法的真諦;缺乏福德,你不會認為自己需要一位看得見摸得著和你面對面的人類佛法老師。 你更缺乏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去親近老師的動力。 你會認為過去的那些大師們為了求法所做的努力永遠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你會認為那些都是神話。

缺乏福德,即使偉大的上師曾經和你面對面,你也會錯過。 缺乏福德,即使你遇到真正的老師你也不會喜歡,因為他不是那種會滿足你“自我”的人。 而精於滿足你“自我”的人通常都是騙子。

那些對你微笑的都是想從你兜里掏錢的(譬如你去珠寶店,那些店員絕不會說你不愛聽的話,因為她們希望你買最貴的珠寶),而真正的老師只關心你的證悟不關心你的錢包。 所以,他只說你該聽而非你愛聽的話,但你該聽的話你一定不愛聽。 所以,缺乏福德,你不會有勇氣 和這樣的老師共處。

缺乏福德,即使你有機會接觸最偉大的上師,你也只會希望從他那裡獲得一點加持,而非佛法。 你會祈求他摸一下你的頭,然後就心滿意足地離開。 你甚至不會有請他為你開示佛法的念頭。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這就是佛教的全部。

缺乏福德,你會以是否吃素而不是以他是否具備佛教的見地,做任何事情是否以佛法為唯一的考量,來判斷一個人是否佛教徒。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佛法應該是免費的。 你會認為你應該不付出任何東西而得到珍貴的佛法。 謝天謝地,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荒唐的想法,如果每個人都認為佛法應該是免費的,那麼最後將沒有任何人能免費得到佛法。

缺乏福德,你會以為頭銜和學養修證是掛鉤的,如果某人有仁波切或法師頭銜,你就會想當然地認為他一定很有修證。 你會尊敬那些有頭銜的人而忽視那些沒有頭銜的人,事實上,頭銜並不證明任何問題,它既不能證明一個人的修證,也不能證明他有菩提心。

如果缺乏福德,不會有人告訴你,修行人的衣服是否破舊與修證不存在任何必然聯繫。 你也不會被告知,是否觸摸金錢也跟修證毫無關係。

你不會知道,一位菩薩可以很有錢;一個破衣爛衫生活清苦的修行者,並不必然是個具足出離心沒有貪欲的人,很可能他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 因為大眾對佛教的錯誤理解,讓很多人認為這樣的人才能被稱為修行者。

同樣,如果一個人擁有十輛奔馳,每天出沒於聲色場所,也不表示他一定不是個大修行者。 曾經在釋迦牟尼佛為大眾說法之時,有個身著華服的人走了進來,他徑直走到釋迦牟尼佛身邊,然後直接坐在佛旁邊的墊子上,其他人都很不平。 但是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那是文殊菩薩。 缺乏福德,你會以表象來做判斷。

缺乏福德,如果你的佛法老師來到你所在的城市而你又沒見到,你會把它歸咎於某人的自私——他因自私而未通知你——而非自己福德淺薄。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有些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如果你是佛教徒,你應該了解沒有事情會脫離因緣果。 一切事情都是有條不紊地按照因緣果運行。 當條件具足,就會有結果。 如果你說:“怎麼會發生這種事?”那表示你認為有某些事不符合因緣果,有某些違背因緣果的事情發生了。 這相當於你認為在咖啡裡倒了一包糖,卻得到一杯咸咖啡。

缺乏福德,你會相信自己而非老師。 你會以懷疑的心態檢視老師的話。 當老師說你應該這麼做的時候,你會按自己的喜好刪改他的話,只留下那些對“自我”沒有威脅的部分。 缺乏福德,你只會關心上師是否具德,而從不關心自己是否是具德弟子。 你會要求老師像瑪爾巴那樣傑出,但你卻不想做密勒日巴。 你只想得到密勒日巴得到的東西,卻不想付出他所付出的。

缺乏福德,你會很沒時間,因為你的時間都用來做那些你認為比佛法更重要的事了。 你會忙完所有重要的事之後,把最後的一點時間留給不重要的佛法。 如果沒時間,那就不留了。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和家人吃飯比和上師的碰面更重要。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修法比為老師的弘法服務更重要。 事實上,捨棄自己的修行的人才能最快證悟。 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他捨棄的是自己最重要的。

缺乏福德,你會以錯誤的動機修行佛法,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毫無意識。 你會誤以為自己擁有出離心,甚至菩提心。 如果福德匱乏,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其實根本不想出離,你非常熱愛輪迴。

缺乏福德,你不會認識到自己的自私,你會認為自己的動機確如你所描述的那樣美麗。

缺乏福德,你不會有膽量面對真實的自己,你不會有膽量看那個沒有任何修飾的你。

缺乏福德,你會和“自我”沆瀣一氣,你對他的轉化你修行的行動完全不知情或假裝不知情。 事實上,能夠知道“自我”在轉化自己的修行也是需要巨大的福德的。 大部分佛教徒對此完全不知情。

缺乏福德,老師只是稍微觸碰你的“自我”,你就會跑掉。

缺乏福德,你會希望找個從不觸碰你“自我”的老師,你希望你的老師只滿足你的“自我”。

缺乏福德,你不會有機會了解真正的佛法。

缺乏福德,你不會對真正的佛法有興趣,你只會對那些不痛不癢的看起來像是佛法的東西感興趣。 佛法是切膚之痛,而非隔靴搔癢。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只要知道佛法就足夠了,無需修持。 認為知道佛法就足夠了,就如同認為去餐館只是看看菜單就可以填飽肚子一樣。

缺乏福德,你會把生病、違緣視為魔障,把一切都很順利的視為加持。 而事實恰好相反。

缺乏福德,你會向佛陀祈求“一切都很順利”一百次而祈求“取得證悟 ”只有一次。 甚至可能一次都沒有。

缺乏福德,你不會把身邊頻繁發生的死亡視為對自己的提醒。 當看到新聞上說某處死了很多人的時候,你只會說:“這些人太倒霉了。”你不會認為這是你的老師在提醒你。 缺乏福德,你不會認為自己會死,你會認為自己還會活很久,尤其是你還是個修行人,你還剛修了長壽佛的法。

缺乏福德,你會以為你還擁有大量的時間,因此可以把修行放到以後再說。 放到未來的某一天——你準備好的那一天——但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缺乏福德,你會幻想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切條件都已經具足,你開始修行。 缺乏福德的人經常這麼告訴自己:“等我完成了某件事我就去修行。”你會認為有很多事情等著你去做,你要把那些事情都做好了再去修行。 如果你這麼想,那表示你已經沒有可能去修行了。 你會在忙碌中死去,進入下一個輪迴。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禪宗是很簡單的修法,你甚至會認為那是最簡單的修法。 你認為“生活就是修行,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缺乏福德會導致你遇到很多與你持類似觀點的人,因為你們有相似的業。

缺乏福德,你只會是個近乎佛教徒。

缺乏福德,你甚至沒機會積聚福德,“福德仰賴於福德。”由於福德匱乏,你根本不會認真對待那些能夠讓你積聚福德的方法。 你沒有足夠的福德推動你去做這些能夠積聚福德的事。

缺乏福德,你會樂於蒐集佛法,你會為自己又學習了某個菩薩的論或接受了某個殊勝難得的灌頂而沾沾自喜,你會收集很多法教卻從不實修,你會把佛法當做知識,當做擺在客廳的戰利品,你告訴別人的佛法也完全來自書本而非自身的體驗,你會陶醉於收集更多的法教和灌頂。 你的“自我”也非常鼓勵你這麼做。 因為這樣對它沒有威脅,知識性的佛法對“自我”毫無威脅,它可以在你喪失覺知的時候,把這些全部轉化為它所用。

缺乏福德,你會在了解顯宗之前接觸密法,並且在接觸密法之後還不懂顯宗,比這更糟的是,你絲毫也不認為有了解的必要。

缺乏福德,你會缺乏虔誠心。

缺乏福德,你會缺乏信心,即使釋迦牟尼佛來到你面前,你也生不起絲毫的信心。

缺乏福德,你會缺乏悲心。

缺乏福德,你甚至不能真正聽懂老師的一句簡單的話。

缺乏福德,你不會對無常有感。

缺乏福德,你不會對老師的悲心有任何觸動。

缺乏福德,你甚至不會被感動,不會悲傷。

缺乏福德,你無法看懂也無法認同上述內容。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22 23: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