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技巧與注意事項
敬禮具恩根本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
連亮森 發表於2002/11
(作者為諾那。華藏精舍助念團員)
一、臨終關懷與命終八小時助念之差異
-
因病人尚有呼吸及嗅覺,尤應留意行前飲食之內容,勿於身上、口內留下異味,以免讓病人及家屬感覺不舒服。
-
因前往助念的對象為重病者,尚未捨報,有許多潛在傳染的危險,如呼吸、嘔吐物、分泌物…等,應了解是否為傳染病,以作為是否採取必要防護措施的參考(如有必要可至護理站詢問)。
-
至現場不急著與病患見面、助念,應先與家屬溝通大略瞭解這位重症病患的情況,如學佛背景,罹患何種疾病,目前這位病患意識是否清楚,以及病患本身對可能死亡是否有心理準備,以作為助念導示之參考。
-
因病患可能意識清楚,與助念人員兩眼互視。應特別注意以柔和親切的態度進行助念導示,導示內容應口語化,且不宜看稿唸。
-
應注意稱呼,不宜稱呼某某居士,因病患可能未學佛,不習慣被稱呼居士。宜以民間常用親切稱呼語,如:伯伯、奶奶、張媽媽、老菩薩(針對有學佛者)等。
-
因病患並非中陰身,並無神通,應注意其平日使用之方言,若為台灣人,則用閩南話導示,才能契機。(此點助念專線排班人員應特別注意,盡量安排會該方言之師兄前往。)
-
應攜帶西方三聖佛像,至少A4大小,能護貝更佳,亦於攜帶,以利病患觀像念佛。
-
針對無死亡心理準備之病患導示時應注意:勿提及:「你將面臨死亡」、「你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等字眼,以免病患生起瞋恨心,適得其反。
-
可技巧性地以知識性方式告知,告知有極樂世界存在,如:「人生一切如夢如幻,而且人世間非常痛苦。但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一個不會生病、老化,沒有痛苦煩惱的地方,非常美妙莊嚴殊勝」(不能導示:「你將面臨死亡,你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
若病患已有即將死亡心理準備之導示:可逕以一般命終助念之導示內容進行導示,惟亦需避免「您即將面臨死亡」、「死亡已經來臨」等內容,以避免其感傷、不捨。可積極告知應發願往生極樂,只要「信(真信有佛)、願(發願往生)、行(切實念佛)」必能往生,並請其觀想佛陀放光消除其業障與病苦。
-
臨終關懷導示時需隨時觀察臨終者之反應,如是否想聽您之關懷導示內容;是否病危。若臨終者張開眼睛,應立即拿西方三聖佛像置於臨終者眼前。
二、臨終關懷之困難
-
病患是活生生的人,可能雙目正對著我們,重症臨終之人又多無法開口,然其意識清楚,我們難以知道其內心世界,想聽什麼?不想聽什麼?是否會觸犯其禁忌令其生氣?導示內容較之捨報助念困難度極高,更不可能看稿唸。
-
加護病房臨終之人可能隨時去世,宜學習判讀心肺儀器,以了解病患心跳血壓是否瀕臨死亡,以掌握導示內容及作必要之處理。
-
若病患意識尚清楚,通常家屬對病患難以啟齒我們前往目的,建議可以「祈福」、「探病」等方式告訴病患。至於我們的身分不可講「助念團臨終關懷」。建議可用「佛教智工」、「佛教朋友」或「聯絡人之朋友」前來「關懷、祈福或探病」。
-
臨終者過去不一定學佛,不一定認同佛教,或可能認為「阿彌陀佛」是死亡的代名詞,若您提及阿彌陀佛可能使其不悅。這時可強調阿彌陀佛是大醫王、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勤唸阿彌陀佛可消災治病、延長壽命。因民間普遍認同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故亦可順便提及觀世音菩薩,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都是極樂世界的佛菩薩,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非常靈驗。」藉其對觀世音菩薩的好感,連帶認同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可救度他。
-
關懷者與臨終者之間存有陌生關係,如何迅速拉近關懷者與臨終者之間的距離是一大課題。
-
臨終者可能未學佛,且意識清楚,是否能直接談論佛法;論及生死大事(臨終一念往生),是需察顏觀色、臨機應變、見機行事。
三、若臨終者意識尚清楚,如何拉近與臨終者之距離
-
可以「聯絡人之朋友」前來「關懷、探病」之理由拉近雙方距離。
-
可以直接請出法寶(如金剛砂、文武百尊陀羅尼等)與臨終者結緣,並以介紹法寶之因緣打開話匣子,以拉近雙方距離。
-
先了解臨終者過去職業、引以為傲之事,將此作為話題,讚嘆臨終者過去對世間之成就與貢獻,使其升起歡喜心,並拉近雙方距離。
-
使用臨終者慣用之方言,如閩南語。
-
以「伯伯、爺爺、奶奶、(閩南人用阿公、阿媽)、張媽媽、老菩薩(對有學佛者)或直呼其名(若為年輕人)等」稱呼,勿稱呼「某某某居士」,較不親切,且臨終者可能未學佛,稱「居士」可能令其一頭霧水,將拉遠距離。
-
以慈悲柔和語調與臨終者對話或導示。聲音不宜過大、過急,恐對其造成壓力。
-
若臨終者意識清楚且可交談,視現場情形可考慮以幽默口氣打開氣氛,並可以佛教感應故事與之交談,代替深奧佛理之講解。因故事容易吸引人,容易打開話題與拉近距離。
四、臨終關懷與導示技巧
-
臨終者若已陷入昏迷或彌留狀態,雖尚未往生,可先以少許金剛砂灑於臨終者身上。若灑「額頭」處恐有妨礙醫療行為之顧慮時,可將金剛砂灑於頭髮中,更可令金剛砂不易散失。
-
若臨終者意識清楚、尚能言語且無死亡心理準備,則不急於導示佛法,先閒話家常,找出他的嗜好,或他這一生的榮耀、長處等,加以讚嘆,迅速拉近雙方距離,再伺機由話題中巧妙談到佛法。並盡量以幽默、講故事(念佛、持咒、助念之感應故事)方式講論念佛、持咒之功效,令其有信心樂意念佛、持咒,並技巧論及極樂世界之莊嚴殊勝,使其自行發願往生。在此情形無標準導示模式,僅能見機行事、機智應對,惟可參考華藏世界第三十八期(第四十六頁)連亮佛所著「臨終關懷經驗談」一文。
-
臨終導示應極簡要,勿長篇大論,大談佛法,因臨終者精神難以集中,隨時可能昏迷。若臨終者已陷入昏迷,則導示宜短,愈昏迷者,導示愈短,如告以:「念阿彌陀佛不要停止」,然後直接帶領臨終者(及其家屬)念佛,進行助念。
-
臨終導示之關鍵在於臨終者本人是否有死亡心理準備,可由其家屬口中探知。實際導示時,當極簡短而口語化,內容需依實際情形調整。
-
針對無死亡心理準備之臨終者,僅能以「知識性告知」有極樂世界存在,及極樂世界之莊嚴殊勝,不宜勸其發願往生(恐引起臨終者瞋心),留下空間讓其自行思索發願。導示內容在於強調念佛持咒可消業障、除病苦,「愈痛苦愈要念佛」。惟亦可告以安住在阿彌陀佛強烈佛光中念佛,以為將來他往生時面臨臨終強光能安住乃至契入,預作鋪路。
-
若已彌留,或已有死亡心理準備,或痛苦已極不願續留人間者,則可勸其人生至苦,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並帶領臨終者及其家屬念佛助念。
-
臨終者若意識清楚且尚能交談時,需視情形決定是否帶領臨終者及其家屬念佛助念,此種助念可告知臨終者是為了幫他消業、祈福、治病而念佛持咒。實則同時為使臨終者及其家屬習慣於念佛,以便於臨終一念往生。因此助念仍極其重要。
-
臨終者若已無法言語時,一定要帶領臨終者及其家屬念佛助念(臨終者可默唸),以便於臨終者與家屬均練習如何臨終一念往生。
-
因家屬在臨終者身旁陪伴之時間遠比前去關懷之師兄長,且臨終一念仍賴其家屬為臨終者念佛助念,因此關懷之師兄不應祇顧及自己助念,應力勸家屬跟隨學習念佛助念,則臨終者往生淨土有望。此乃一念蓮華之要旨,非全賴本門師兄助念。
-
針對重症、病危、無死亡心理準備之臨終病患的導示範例:
「○○(依合適的稱呼),請你內心不要慌,多念阿彌陀佛能消業障,解除病苦。因阿彌陀佛是大醫王,念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多念佛能解除你的病痛,愈痛苦愈要念佛。阿彌陀佛有一極樂世界(知識性告知),在那極樂世界的人不會生病、不會老化、不會死亡,沒有任何痛苦煩惱,只有永恆的快樂,一切心想事成,更有神通能隨時見到自己家人(團圓)。阿彌陀佛的光像太陽一樣,請你想像阿彌陀佛放出強烈佛光減輕您的痛苦,並且眼看佛像(或觀想阿彌陀佛)、心憶念佛陀、口唸佛陀聖號(或持咒)、耳聞佛音,念佛不要停止,這樣阿彌陀佛一定會保佑您。」、
「人生如夢如幻,請你(暫時)放下世間一切,不要牽掛,只專心一意念佛,什麼事都不要想,唯有一心不亂的念佛感應最快,能最快的消除你的痛苦。」、
「您一邊念佛,心裡一邊想像(觀想)阿彌陀佛就在您對面虛空當中,放射出比太陽光還強的佛光,照射您的全身,您一切的病苦就此消除。(然後安住在這佛光中念佛不要停止)」
-
針對彌留或有死亡心理準備之臨終病患的導示範例:(仍可參酌上述無死亡心理準備之導示外,應再加下述內容助其發願往生)
「○○,您的□□(妻子、兒女‧‧)告訴我,他很幸運,這一生能成為你的□□(妻子、兒女‧‧)謝謝你帶給他(們)的一切,他雖然希望和你在一起,但是又不忍心看你繼續受苦,只祈求您能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到那裡您的病就都好了,且永遠沒有生老病死與煩惱的痛苦,祇有永恆的快樂,而且你們可以在那裡重逢相聚。祇要您相信阿彌陀佛,在心裡跟我們一起念佛,阿彌陀佛就會來接您去極樂世界。」、
「○○人生就像一場夢,夢醒了什麼都帶不走,您心裡不要牽掛任何事,您的家人都會好好照顧自己,請○○放心。您要放下一切,什麼都不要想了,專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像太陽一樣,一直照在您的頭頂,○○要歡喜地投到阿彌陀佛慈悲的光明裡,一直專心跟我(們)念阿彌陀佛,不要停止,阿彌陀佛就一定會來接您去極樂世界。」
-
若臨終者已無法言語時,可請家屬事先準備錄音機,於臨終關懷全程錄音,包含導示及其全家助念佛號聲音。當我們離開後,家屬可繼續播放錄音帶,使導示與助念不斷,且因助念速度音調皆是家屬能配合的聲音,事後家屬容易再跟隨助念。而助念師兄的悲心願力亦在其中,仍能保持現場之安詳莊嚴,比唸佛機效果還好(唸佛機無法導示)。即使事後未請我們助念,家屬仍能靠該錄音帶自行助念,並把握臨終一念往生。
五、與家屬溝通及家屬哀傷輔導
-
告知家屬:念佛除了可以往生極樂,也能夠消災、延壽,因為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因此,無論病況如何,祇要臨終者願意念佛或替他念佛,倘若病還可以治,可仗佛力加被減輕病苦或延壽;倘若真的壽限已到,也可以蒙佛接引往生極樂。
-
臨終關懷後,為安撫家屬之哀傷及不知所措,應告知本門從事臨終助念已有十數年經驗,遍及全省各地乃至海外,請家屬勿哀傷,僅需依我們教導的方法,確實施行,絕對可幫助臨終者往生至比此生更好的地方,可令臨終者安詳往生,現出瑞相。
-
在臨終關懷時,若有帶領家屬念佛為臨終者助念,則在上師與佛力加持下,即能令臨終者安頓心寧,立現安詳,乃至面色紅潤等瑞相,能令家屬感受念佛之佛力加持不可思議,進而升起信心,願意聽從我們的指導幫助臨終者一念往生。更因升起信心之故,其哀傷與不知所措立時得到安撫。比之一般語言之安撫具體、確實、有效。
-
記住應對家屬介紹法寶之使用,尤其是金剛砂、往生被。另外尚須提及「臨終一念往生」之要訣:眼觀佛像、口持佛號、耳聞佛音、心念佛陀、切願往生,念佛不可中斷。並請家屬於臨終者耳旁念佛助念不要停止,最後一念最極重要。
-
請家屬參加一同念佛助念,並熟悉如何導示;如臨終者在助念人員離開後捨報,家屬可先行為亡者助念,並帶領其他家屬一同念佛,再通知本門助念團前往助念。請盡量不移動亡者,或能在助念室、太平間停留八小時,以便助念。並請勿立即拔除針管、洗身更衣、放乾冰、或入冰庫,更勿伏在遺體上大哭大搖、塞手尾錢、拜腳尾飯、或在身旁商量後事、燒紙錢等,務請八小時(乃至十二小時)內勿觸動遺體並保持安靜。
六、其他注意事項
-
不可建議任何醫療行為(如拔除任何管線)。
-
臨終者氣息微弱,通常呼吸極度困難,其念佛可以默唸為之。千萬不可要求臨終者或病重之人出聲唸佛,使其產生煩惱。
-
於臨終一念往生之觀念僅作建議,尊重醫院之規定與家屬之任何決定,不因熱心過度而堅持己見;非要家屬配合辦理不可。
-
不可介紹葬儀社;不收受飲料(包括白開水)、飲食(包含便當)、紅包、車馬費等。
-
行前不吃味道過重之食物,如大蒜、鐵板燒、臭豆腐等,不抽煙、喝酒,並應注意自己之體味是否過重(如應洗澡),避免引起臨終者及其家屬之不悅。
-
不穿奇裝異服或拖鞋前往,不染頭髮,衣著不宜太清涼。男生頭髮不宜過長,注意儀表與禮貌。談吐應慈悲、柔和,並展現信心(非我執),以安頓臨終者及家屬之心靈。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19 0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