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大士靈應錄》四十三、常住三昧-金光照師

2
點擊 1293
發表於 2019-03-17 22:30:37

《文殊大士靈應錄》四十三、常住三昧-金光照師

李博永居士語譯-大乘精舍印經會 印行

四十三、常住三昧-金光照師

  唐朝的金光照,是澠池縣李氏的兒子。他到了十三歲的那年,在寶雲山靈粲法師座下披剃出了家。 十九歲時,進入洪陽山,在迦葉和尚門下服侍。 整整三年光陰,為了服侍和尚,睡覺時不曾安穩的睡在床位上,衣服也未曾鬆下離身,一直非常勤勉的做著和尚的侍者;而對刈草舂米之類的雜務,更是没有一件不是盡心去做的。

  他就這樣的做著一些苦工。有一天他叩問迦葉和尚道:「上人,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出家人到底應當做些什麼事呢?」

  「『無為』是出家人應當做的事,記住!『無為』。」

  「既然叫做『無為』,不就是没有什麼作為、作用的意思嗎?」他不解地問。

  「你如果不去做,又怎麼能達到『無為』的境地?」

  和尚的回答真讓人玄虛莫測。

  「要想無為,又怎麼生為?」

  「你難道没有見到《圓覺經》上面說:『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就是無為的入手方法。懂了嗎?」

  他進一步問道:「有為與無為,到底是一,還是異(有分别)的呢?」

  和尚鄭重的回答:「對於具有般若智慧的人來說,可譬喻作:得到了光明。如同用金子來鑄造各色各樣的器物,從金子的本身來說,不是本來就有各樣東西的形狀,金子畢竟還是金子。但是用已經由金子製造成形的東西看起來,外形和金的本質已渾成一體,像是同一件物而無差别。這道理就是說,金經常不是他物,但離金子的本質並無他物可得。金子好比是無為,用金子打造成各形式的東西如金環、金鐲、金戒唯是有為。那麼我現在反問你:金子和金子所打造成的東西,到底是同一還是有差異呢?

  所以經上又說:「於有為界,示無為法,而不壞滅有為之相。於無為界,示有為法,而不分别無為之性」。

  所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佛常無應而無不應。 雖然有恒河沙那麼多不同的名稱,到後來畢竟還是真如一實。感應固然因人而有不同,但隱顯畢竟也是同體的。你明白了嗎? 」

  光照聽了和尚一番指示後,就生起在山林間終老其生,趣於無為之旨。由於聽人家說起清涼山的聖境,非常歡欣的要進入山内參訪。但因西北有戰事,道路難行,所以只好再到了姑射山,在超禪師座下求教。經過超禪師稍加啟迪,豁然悟得「三界一心,了無别法」的道理。

  在大歷二年時,才如願來到了五台山,於是在北台金剛窟前的菩薩頂住了下來。有一次禪定入寂,見金色光,自北台飛下,金蓮花在台中湧現了諸佛化身,諸佛的金光流灌照頂,化佛舒臂摩著他的頭頂說:

  「善哉男子!你現在善入金剛三昧。從現在起,你名金光照。應當用般若的水來洗滌你的心房。千萬不要墮入玄虛的一途,生出什麼窠臼來。」

  光照便問:「諸佛之身,是有為呢?還是無為呢?是有生呢?還是無生呢?」

  化佛回答他:「善男子,諸佛之身,離諸言說,永絕心路。如大火聚,中不容他。像你這麼樣分别這分别那,還是屬於戲論哪。」

  說完便隱去不見。 從這次入定時所現的不可思議感應開始,光照在四威儀中,常住於金光三昧。 一直到了七十二歲那年才捨報圓寂。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21 13: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