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成加參仁波切:講“心”與講“念”
很久以來幾乎所有開悟成道或對生命意識有所體悟的人,在講述他們的自由、喜悅和解脫經驗時,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在使用“心”這個詞,他們都在談論“心”。
道即是心,因為道即同心性;
法即是心,因為心外無法;
心即是真相,因為當心成為它自己的時候,真相自現;
心即是世界,因為離心無世界……。
不過“心”是無,所以說心比較具體,人的一切都是心的結果:痛苦、幸福、自由…,但你除心之外,沒有世界。可是談論這空無,到處在又見不到的空泛之“心”卻往往使人迷糊,也找不到具體的路可走,念頭即心,心無但念頭有,如果用“念頭”代替“心”一詞,將明白、容易得多。
說道不說心,瞎扯;
說心不說念,空談。
談論心,除了讓頭腦有感覺外,對你並無多大的收穫,例如佛法中的“貪婪心、嫉妒心、貢高我慢心、愛憎心……”,這是什麼,如何去除?似乎抓不到邊。但講貪婪的念頭、嫉妒的念頭、貢高我慢的念頭、愛恨的念頭,去理解並放下就行了,比較清晰具體,因此我主講“念”,也說“心”。
念頭就是想法,即是意識運作最基本的單元,人存在的一切即是心,心存在的一切即是念,除了心、念無有他處、他物。當我們描述一些內在的經驗、故事時,說“念頭”問題一下子清晰了,人們不但看到具體的“事物”,還看到了“道路”。
念頭是心及其感知世界的根本元素,你所觸見的人物及真相都是它,不可能遇到別的,所以談心去講念,談世界也去講念就是講到家了,講到最根本、最徹底、最清晰的所在。
必須看到念頭背後的心、心後的無心……,當然如果念頭做盡了,自然就見到或覺悟心及無心了。但是在沒徹底做盡之前,還是先將這個想法提出,使人們更快的到達夢想、其實本具的安寧與喜悅。
在無分別的真相世界,心、念雖然根本無別,但是在幻象的二元顯示中它們還是有所不同,所以單講一方面是不足的,因此我講念又講心。我不堅持我說的,因為沒有真理,真理是宇宙最初和最後的笑話。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21 09: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