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聽經一(《第一功德錄》)
明朝的侍中鐘復秀、徐遵壽二人,都住在羅家巷,信奉佛法,持誦《金剛經》。
專門收拾出一間乾淨的佛堂,二人一起誦經。
鐘家有一對白鵝,聽見他們念佛誦經,就來佛堂中跟在二人身後,出聲繞佛而行,趕它們也不走,又不過於靠近。
兩隻白鵝無論是繞行,還是停下就位,都聽從木魚的聲音。
天氣嚴寒時走得多了,鵝掌被凍裂,露出骨頭,就更加奮力而行。
過了幾年,這對白鵝一起對著經案站立而終。
二人把它們葬在淨業寺後面的空地,立碑名為“聽經鵝冢”。
淨因居士點評說:這兩隻鵝與僧爽白雞、念佛八八兒等同屬於一類,動物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精進呢!
(注:蘇軾有《僧爽白雞》詩,說這隻雞“養二十餘年,常立坐側聽經”。
詩中寫道:“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還須卻置蓮花漏,老怯風霜恐不鳴。”)
詩曰:
同來同去認家鄉,蹩躠忘疲意味長。
淨業寺旁僧引客,聽經鵝冢帶爐香。
小編補充:
畜生尚知修行成就,人更應精進修行,真切信、願、行,以求往生極樂世界。
文章擷取自:《物猶如此》通慧鑒第十四
https://www.theqi.com/buddhism/animal/index.html
最近修改時間 : 2025-02-02 0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