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情-小鳥會念佛
凡物莫不有知,莫不有情。
清代徐太史白舫編撰一書《物猶如此》,師父上人講經時多次提及此書,
而印光大師也為書作序並讚其曰:「戒殺之書,可推第一。」
此書蒐羅古今各種動物靈性奇觀,從孝友、忠義、貞烈、慈愛、 恤孤、知幾、通慧…等共有十四鑑,
其意旨是教我們要以物為鑑,富含因果教育。
而其中的通慧鑑記載了許多動物念佛修行的奇聞異事,不乏豬修行、鼠聽經、鳥念佛..等事蹟,
這些動物尚有如此種種善行,何以與天地並立為三才的人類卻做不到?
其實在我們周圍不乏有這樣的例子。
像有一位師姐家裡養了一隻玄鳳鸚鵡,牠的名字叫「旺旺」。
她原本將旺旺養在客廳,非常活潑躁動,後來改養在佛堂外面的陽台。
這位師姐的母親每天都會在佛堂做早晚課,也常常對著「旺旺」念佛,並讓牠天天聽著念佛機,
經過三年的薰習之下,突然學會念「阿彌陀佛」,
在一次的因緣際會,這位師姐將其錄像與華嚴實驗室的同仁們分享,
實驗室的排水人員便興起將錄像給水做實驗的想法,實驗結果也讓大家非常意外,
水結晶核心出現小鳥的頭像!
《物猶如此》書中一段提到:「慈愛為性,物固有然,物豈能盡然哉?抑慈愛為性,物且有然,人豈有不然哉?」(意思是:慈愛的天性,動物雖然也有,卻不是全都具備。而慈愛的天性連動物都有,人難道會沒有嗎?) ,
因為師父上人說過,我們在在處處,都會接觸到的一些人、一些物,物包括一切動物,
當我們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念這句佛號教導一切萬物,萬物統統皆有靈性,而能有所感應,
所以就連對蚊蟲螞蟻的小生命都要存有恭敬之心。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中亦有云:「畜生念佛,尚得往生,何況靈而號為人類。以此比況,知必生也。」
我們看了之後應當要勉勵自己,警醒自己:「可以人而不如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