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給自己辦一張生生世世永不丟失的“銀行卡”
我始終認為,做慈善是一種修行。
有些人也許會想:做慈善對自己的修行、修證有一定的影響。
確實在時間等各方面會有所影響,但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能夠利他。
我以前看過一個故事:一位修行人很想在山洞閉關,於是花了很長時間挖洞穴。
最後通過努力,挖好了準備住進去時,碰到一位老人對他說:“你可不可以讓我住?我現在身體不行,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我很想在這裡修行,可不可以把這個洞穴讓給我?”
這個人把洞穴讓給老人了。
後來他還是很想修行,又挖了一個山洞,結果又來了一個老人,他又再次讓給這位老人。
再後來,他已是風燭殘年,但還是想挖一個山洞,自己好好修行。
等他把洞挖好以後,來了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跟他說:“如今你已年邁,所剩時日不多,可能難以修成,能否讓我在此修行?”
這個人心很善良,把洞穴給他了。
拖著老朽之軀,他再也無力挖山洞。
他想:自己一輩子辛辛苦苦挖了幾個山洞,都奉獻給了別人,即使沒有修行場地,這輩子也沒有遺憾。
想到這裡,以三寶加持或者是天地感應,在他面前出現一位本尊,告訴他:現在你的修行已獲得圓滿。
他當下開悟。
發心利他的利益,確實從自己的行為中可以體現出來。
你也許沒有很多時間修行,但在沒有摻雜狡詐心的情況下,不斷地努力,真正行持利他的善行,到一定的時候,菩提心、利他心自然會生起。
當相續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時,修行的境界、成就的境界就不會很遙遠,
到那時,所有的快樂和幸福也會紛至沓來、唾手可得。
著名的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說:“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咸由自利成。”
世間所有的快樂,從利他而產生;世間所有的痛苦,由自私自利而引發。
在座的人都知道,很多眼淚、傷痕,全部都是因為自私自利的心太重而產生的。
做慈善其實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讓這種快樂建立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甚至建立在從小的教育中,這非常重要。
做慈善的同時要增上智慧,比如,幫助貧困學生時,不僅是在經濟上給予幫助,還有精神上的。
佛教講財佈施和法佈施,僅僅作財佈施還不行,還要想辦法讓此人變成一個好人,變成一個善良的人。
財富應取之於人類,用之於人類。
很多企業家、有錢人,應該要想:當你來到人世時,你的靈魂也只帶有前世的善業和惡業;當你離開世間時,無法帶走分文。
不要說萬貫家財,連最珍貴的血肉之軀也帶不走,身體留在殯儀館,赤條條地離開世間,如影隨形的就是相續中的善惡業。
其中你所做的善業,相當於是轉化成一種能讓你帶走的“隨身卡”,
人民幣、美金、歐元無法帶到後世,
但善的力量、善的“儲蓄卡”可以存放在你阿賴耶的“銀行”里,在下一世“提現”成你的財富、你的智慧。
當然,做慈善時,只是金錢上的付出還不足夠。
我在藏地或漢地做慈善時,在給予經濟幫助的同時,還帶有一個條件——讓對方必須行持善法、具有感恩社會的心,等自己將來有能力和智慧時,也要同樣做慈善。
如此成為一種良性的循環,一代一代把愛的接力棒傳遞下去。做慈善者自己身心要健康、有修養,同時,要盡心盡力地幫助被資助者理解並延續愛的教育。
- 索達吉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