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需要福報,這個不是求來的

0
點擊 107
發表於 2025-06-03 12:52:44

【發財需要福報,這個不是求來的】

01

進寺敬香禮佛,在佛菩薩面前,不是說要保佑誰,而是借此機會向菩薩懺悔自己的過錯,請求菩薩加持我們的智慧。

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位各有特長的老師,彌勒佛的寬容包容,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平等,地藏王菩薩的志向高遠。

02

發願,要發清淨願。有些人也「發願」,「我發願,我要出人投地,利益眾生,求菩薩保佑讓我發財,我發了財我就……」你看看你磕一個頭很簡單,身子彎一彎,頭點一點,你就要菩薩保佑你這樣那樣。

佛菩薩心裡說不定OS:「我太難了太難了」。真正學佛發願不是這樣,發願,如果裡面有染污,有自私自利,願有不清淨,就沒有力量。

發願如果摻雜了別的東西,不是純的,也不是真的,也沒有力量。佛經中的菩薩們,都是在久遠劫前就發了大願。為什麼要勸勉發願?

你看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建立起來的,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每一願,都是願我們眾生到極樂淨土去的。

03

發願,要發清淨願。我們的行為,也會影響我們最終的歸宿。所以,要多發好願多發清淨願!

歷代的祖師大德,很多都是受諸佛菩薩願力所啓發。發了願,就像在學佛的路上有了GPS導航,無論走到哪裡,因為有了正確的方向,不怕走丟了。

發財需要福報,這個不是求來的。我們今天很多人是有所求的,弄個發財樹放在那兒,弄個貔貅獸放在那裡,弄個財神爺供在那裡,甚至弄個水晶球,說是聚財的。

佛教告訴我們發財的根本是給予、佈施、幫助別人,成就自己,讓別人發財,你也受益。

04

你不讓別人受益,你也發不了財。菩薩肯定是慈悲的,但他慈悲的目的是讓你解脫。"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那麼,先以欲勾牽是方便,後令入佛智肯定是根本。因為你如果沒有這個根本,那就是鼓勵你貪瞋痴。

佛教說:"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你可以發財,但是這只是個過程,不能永遠。追求名利的人應當時時地向名利告別和再見。因為都是無常,都是沒有主宰性的。所以你收手,開始息心達本,這個才是根本。

當我們真正地開始修行時,命運也會隨之改變,財不謀而自至,福不求而自得,福報和智慧自然都會增長,自然也會有幸福圓滿的人生。

最近修改時間 : 2025-07-17 14: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