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傳》目犍連-神通第一 (14) 殉教第一人
作者: 佛光山 星雲大師
出處: 星雲大師文集 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chapter.jsp
目犍連依仗著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幫助佛法的宣揚,其功甚偉。但佛陀早就說過,神通不是究竟的法門,長眉羅漢,本是優填王的大臣,名叫賓頭羅波羅墮,跟隨佛陀出家後,得到神通,曾在白衣前炫燿,佛陀很不客氣的呵斥過他一次,並且命令他和僧團隔開,獨自到西瞿耶尼州去教化。唯有目犍連的神通,佛陀非但沒有斥責,而且常常加以讚揚。
佛陀不是偏心,佛陀知道一個事實,以目犍連的神通助其宣化固好,但目犍連運用神通的結果,不能勝過業報,個人所造作的業力要了,就是有神通,也不會不死。佛陀就想以這個事實可以教誡後人。
目犍連年齡雖然漸漸的接近老的邊緣,但像行雲流水的佈教生活,他是越來越有精神。他不知道正因為他對佛陀的教法熱心宣揚,才更遭到嫉妒。外道對於佛陀沒有辦法,但他們等待機會要暗殺目犍連。
目犍連荷擔弘法利生的責任,有一次在宣揚真理的途中,經過伊私闍梨山下,被當時的裸形外道看到,他們就從山上推下亂石想要擊殺目犍連,亂石像雨點一般的落下,目犍連無常的肉身被打成肉醬,但裸形外道兩三天內不敢走近目犍連亡身的地方,他們懼怕著他的神通力。可是目犍連為了傳播佛法的菩提種子,遭遇外道的迫害,為了給後世做個為法犧牲的榜樣,他的肉身真的與世長辭了。目犍連的鮮血不是白流的,為了弘法利生,多少先賢聖哲,在佛陀的慈光照耀下,踏著目犍連尊者的足跡,獻出了生命,獻出了一切,真理之光,能不滅於世間,這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目犍連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傳到阿闍世王耳中,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兇手,數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闍世王的激怒之下,都被投進火坑!
外道被阿闍世王的處死,消除不了比丘們對目犍連殉教的悲哀,大家唉聲嘆氣,他們都感到世間上的事太不公平,以目犍連那麼大的神通威力,為什麼不能避免外道的襲擊!
比丘們心有不甘,大家集合起來請問佛陀,他們問道:「佛陀!目犍連尊者和舍利弗尊者,同是佛陀上座的弟子,他是一位那麼了不起的人,佛陀到天宮為母說法,他曾受我們請求,到天宮去探望佛陀;他的母親因毀謗三寶墮入地獄受苦,他曾到地獄救母。他是這麼一位轟轟烈烈有大神通的尊者,為什麼不用神通和外道對抗呢?至少,他為什麼不躲避外道的暗算呢?」
佛陀是體證到宇宙的真理,世間上所要發生的一切,佛陀大智覺海中早有所知,佛陀沒有像諸比丘那麼激動,佛陀很安詳的告訴大家道:「目犍連是我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不是不能同外道對抗,而是因為有一次琉璃王侵略迦毘羅衛國時,他用神通救不了城中的人民,他知道神通敵不過業力,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目犍連過去生中,以捕魚為業,不知有多少生命為他冤屈而死。你們不要難過,目犍連雖然辭世了,但真理是不會滅的!」
「不過,佛陀!」放不下的比丘們說:「我們終覺得目犍連尊者被害的遭遇太悽慘了!」
「諸比丘!你們不要這麼想,生死的問題,在覺悟者之前是不成問題的。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必驚慌懼怕的,要緊的是對於死時有無把握。只有目犍連尊者,亡身的時候並不迷,而進入涅槃才真正可貴,唯有目犍連尊者為了宣傳佛陀的教法而犧牲,這才是無限之美!」
諸比丘中,仍然還有些放不下的人,他們嘆息搖頭,無限傷感的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們也知道應該要有為教犧牲的精神,但目犍連尊者現在就犧牲了,實在嫌早了些,有許多弘化的事業,都需要他來領導著去做。佛陀!他的這次遭遇,您怎麼不早些告訴他,讓他有個預防?」
從這些比丘對佛陀的問話,就可知道他們對目犍連殉教的激動,也可以知道諸比丘對目犍連的敬仰,佛陀又再用安慰鼓勵的口氣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目犍連殉教的時候,並不是他不知道預防,他有大神通力,他可以保衛自己不死,但這不是究竟的辦法,修行人不可違背因果法則,目犍連在因中補魚,殺生的業要了結。而且,目犍連早就發願要把他的生命獻給真理,現在滿了他的願望,他很歡喜入滅,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連犧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更加發揚廣大,諸比丘!你們應該效法目犍連尊者!」
佛陀開示的法語,比丘和比丘尼們聽了非常感動,一個目犍連的色身死亡,將有無數的目犍連為了宣揚佛陀的真理,為了聖教的流傳,自願而歡喜的踏著殉教者的足跡向前邁進!
我們應該為目犍連尊者的殉教而歡呼!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