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世界》- 禪的知與行 (四) 自性是空
轉貼自:聖嚴法師 – 法鼓全集
http://ddc.shengyen.org/pc.htm
禪的知與行
四、自性是空
另講一個深一點也難懂一點的案例。
有一部《楞嚴經》,介紹了二十五個開悟的例子,各各不同,稱為二十五種圓通法門,其中最著名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耳朵是聽聲音的,觀世音菩薩即是從聽聲音而開悟,先聽聲音,慢慢再聽聲音的本性。其實聲音的產生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沒有產生以前和產生以後都是沒有聲音的。在產生的時候也是配合了其他的因緣才產生出來的。當發現這樣的事實後,他便「聞所聞盡」,沒有能聞及所聞,「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內在看自性,外在聽聲音,都沒有自性。因此他便「入流亡所」,「入流」是入空性的流,進入自性本空的流,「亡所」,是指所有主觀的自我和客觀的環境都不見了,也就是說,內在的自我和圍繞著自我的環境都沒有了。既然經驗到了內外皆空,被哲學家們當作本體的自性都是空性,那還有什麼話可說的呢?
以上的這段話,諸位聽懂了嗎?能夠聽懂的人,當然是有智慧的人,不過,聽不懂的才是更有智慧的人。(大家笑)
禪的智慧,作用在於安心,如何能使心安呢?由於禪的智慧,本身就是無心,例如:聲音本身並無不變的自性,能聽的心也不是真實的有,所以不論內在與外在,都是現象的有,自性都是空的。由此可知,我們平時的心理現象,都是虛妄不實的,若能體驗到無心,就能安心了。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21 02: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