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25-無我心 文/連亮森

0
點擊 1831
發表於 2013-08-29 18:43:51

《生活禪》無我心

作者:連亮森

發表於:2002年02月

以前有一孝子,自己身體虛弱,但又照顧中風行動不變的父親無微不至,其孝行遠近馳名。有一日,父親欲往鄰近鄉鎮探尋老友,孝子自然攙扶父親出門。可是因其父親中風行動不變,因此行走速度極慢。而孝子雖想背負父親,可是自己也瘦弱,不堪負重。如此慢慢前進走到河邊時,發現舊橋樑已斷裂,僅有一枝細長枯木橫架二岸,這孝子原本就有懼高症,眼看這橋樑無法同時通過兩人,而即使自己通過了,父親不可能無人攙扶獨自通過。

正在猶豫如何是好,突然之間,聽見後面有老虎吼聲,且由遠而近,似乎老虎已奔向他們,此時這孝子毫不猶豫,背起父親三兩步即跨過獨木橋,一路奔下山去,而逃過虎口。

因為在緊急關口,他已忘了自己有懼高症,忘了自己身軀比父親瘦弱,祇一味想著趕快帶父親逃命去,哪有心思顧及其他?

去年(2001年)九月台北市因颱風造成大水災,傷亡慘重,財產損失難以估計。筆者居住大樓之地下室亦被水完全淹沒。而一樓鄰居在發現水開始淹入地下室時,自然緊急搶救相關財物,以避免損失。其中住在一樓瘦小的簡太太,急忙之中一個人就將大冰箱自地下室抬上一樓,可是事後卻無法一個人抬下去,而且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抬的?

以上兩個案例均說明人在緊要關頭都可能發揮潛能,而做到自己平常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其中的共同點就是「忘我」。

當一個人「忘我」時,就不會瞻前顧後、思考太多,也不會老是想著困難之處,而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發揮潛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許多志工從事慈善工作,他們因為認同義務工作的意義,完全的投入,雖然忙碌一整天,可是卻不會覺得疲累,反而感覺祥和歡喜。這也是他們為了利益他人,忘了自我,故能勇往直前,做到超乎常人的任務。

其實甚麼是「我」?

有人以「身體」(或稱「色身」)為我。可是當斷手、斷腳時,倒底是「手」為我?「腳」為我?或身軀為我?或腦部為我?

人體細胞每天在更換,倒底是昨天的細胞組成為我?或今天的細胞組成為我?所以今天的「我」與昨天的「我」之身體組織不同,倒底是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是「昨是而今非」?或「昨非而今是」?

若說昨天的(身體組織)是「我」,今天的也是「我」,那這「我」就是變換的,非一成不變的。既然是變換的,那「我」的實質為何?「我」是否為虛無飄渺?

例如隨著心境與個人遭遇不同,每個人十年前與十年後之臉相通常變化極大,倒底哪一個臉相為「我」?

若說「能思念的心」是我,每個人的心念一直在變換。前一念、現在念、未來念,亦是變換不停,不可能停留在某一念。因此「心念」更是虛幻的,心念也不是「我」。

中國禪宗著名的第二代祖師慧可大師,當初向第一代達摩祖師表示自己心不安,請達摩祖師為他安心。達摩祖師告訴他:「把你的心拿來,就為你安心。」慧可大師向心內一探尋,回答:「我找不到我的心!」於是達摩祖師回答:「已經幫你安心了!」

因為我們的心念本來就是虛幻的,而且妄念(胡思亂想)流轉不停,又以妄念為「我」,而執持不捨(執「妄念」、執「我」),因此內心煩惱不停。若能了知「心念」是幻,「我」亦是虛幻,則能遠離煩惱。因為既然一切是幻,祇要覺照虛幻妄心、妄境,不要染著(就是不要執迷妄心、妄境),自然遠離煩惱。

所謂菩薩,就是了知一切心念、外境都是虛幻,不會染著、著迷幻心幻境,而且了知「我」亦為虛幻,進一步放下身體的「我」與心念的「我」的概念,而大悲救度尚在沈迷的大眾。

試想「我」都不存在了,哪有人、事、物能對「我」不利?因此能「無我」,自然不會患得患失,沒有煩惱、自由自在。

要想「無我」,第一步就是要先了知「我」是虛幻的:身體與心念都是虛幻。而既然「無我」,與「我」伴隨而生的「一切外境」自然也是虛幻的。

我們一般人不容易作到「無我」,至少可以從「忘我」開始:為了裨利、幫助他人而忘我。因「忘我」亦不易患得患失,而自得其樂、自在逍遙。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21 11:12:22